青春助力非遗传承 ——纺织服装学院“三下乡”实践团探访会同柴火月饼,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
7月7日,湖南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学院东方红青春“织”约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怀化市会同县堡子镇,开展以“探寻非遗技艺,赋能乡村振兴”为主题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实践团通过实地调研、非遗体验、宣传片制作等方式,为怀化市非遗项目——会同手工柴火月饼的传承与创新注入青春活力。
柴火匠心:触摸非遗的温度
在堡子镇向家柴火月饼生产车间,志愿者们跟随非遗传承人粟卫的讲解,近距离观摩了柴火月饼的制作全流程。从手工揉面、包馅、沾芝麻到柴火烤制,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侗乡匠人的智慧。“柴火烤制的月饼外酥里嫩,芝麻香和山茶油香交融,这是工业化生产无法复制的味道!”实践团队长周逸凡在体验制作后感叹。
据悉,会同柴火月饼制作技艺于2025年入选怀化市非遗名录,其独特之处在于坚持古法柴火烘焙,并创新开发了蛋黄、板栗、牛肉等十余种口味,年销售额突破5500万元,带动当地百余村民就业。
青春行动:多维赋能非遗推广
为扩大柴火月饼的品牌影响力,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多措并举助力非遗“破圈”:
实践团队员们搭建临时摄影棚,通过镜头展示月饼制作工艺,结合堡子镇的山水风光与民情风俗创作“文旅+非遗”的短视频,通过平台助力,推进柴火月饼知名度,增加受众群体,拓宽产品销路。并结合侗族纹样与月饼文化,设计系列文创包装,赋予传统美食年轻化表达,增添文创设计新意。月饼厂区附近新建非遗文化体验馆,策划“非遗工坊开放日”,邀请广大游客参与月饼制作,沉浸式体验非遗制作,播撒文化传承的种子。
政校合力:共筑乡村振兴“甜蜜链”
堡子镇党委书记周吉恩表示,镇政府正规划建设月饼产业园,整合8家作坊实现规范化生产,并通过举办月饼文化节、打造体验馆推动文旅融合。“大学生们的创意推广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,未来将深化校地合作,让非遗技艺成为乡村振兴的‘金名片’。”
从记忆中的中秋味道到四季飘香的“非遗IP”,会同柴火月饼的产业化之路正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生动缩影。湖南工程学院实践团以青春之力架起非遗与市场的桥梁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。团队成员陈星宇表示:“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,乡村振兴既要守住传统的‘根’,也要插上创新的‘翅膀’。”